刺激战场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皇帝分身 > 第二五七章 经济发展为先

第二五七章 经济发展为先

推荐阅读:重生之抗日风云武炼巅峰晚唐浮生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明朝那些事儿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明朝败家子我是军阀每次都是非人类本王在此封侯大清第一太子大唐纨绔公子朝为田舍郎超级家丁武动江湖大时代里的小军阀末世之三妻四妾北雄老婆请安分

,足以织造800万匹。不过,特区自身织布产能只能生产500万匹,剩下的棉纱销售给周边地区,带动了周边地区家庭织布规模的发展。

纱锭的增多,令纺纱产量骤增。

棉花去籽、织布等等上下游产业,出现了发展瓶颈。

历史上,英国是因为发明了“飞梭织布机” ,导致原始的纺车供应棉纱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

而天津特区的纺织工业的发展轨迹却是不同,是由于“珍妮机”这种多锭纺纱机器的出现,导致了棉纱产量过剩,为了消化棉纱的产能,增加棉布生产效率,从而发明了“飞梭”式的织布机。

飞梭织布机,比起传统的织布机,生产效率更高。普通的织布机,一名熟练的织户,一天才能织一匹棉布。而飞梭织布机,则可以一名工人,一天只能织3~5匹棉布。

纺纱、织布技术皆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后,棉花的去籽加工,则成为了老大难问题。中国古代种植棉花的农民,除了摘棉花之外,还需要人工去籽,将棉花籽取出后,才可以销售出去。人工去籽的效率很低,至少需要几十天时间,才能够将棉籽去掉。因此,很多商户知道,棉花丰收的时候,并不的收取棉花的好时机,而是要再过一两个月,等到农民将棉花籽摘掉后,再去收取棉花。

去掉棉籽的棉花,和没有去籽的棉花,价格差别很大的。一斤去籽的棉花,在南方地区价值50文钱~70文钱左右。而没有去籽的新摘棉花,35文钱即可收购。农民倒是愿意,将未去籽的棉花销售,但是商人却不愿意收购,因为那样一来额外雇佣人工给棉花去籽,未必比农民自己去籽经济划算。

轧棉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籽去除的难题。历史上,一直到18世纪末期,刚刚dúlì的美国,农业经济逐渐从烟草为主,转型为种植棉花为主。棉花种植业经济效益非常高,但是棉籽的去除,是一个非常麻烦、浪费人力的事情。美国刚刚建国时期,劳动力资源是非常稀缺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伊莱.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在这个机器没有发明之前,黑人奴隶一天只能将1斤棉花去籽。而发明了轧棉机,一名劳动力一天之内,可以轻易的给50斤的棉花去籽。

而轧棉机并不复杂,肖图白稍微提点下,特区已经研发出了这种机器。(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mingmohuangdifenshen.cijixs.com/9447754.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cijix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