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史弥远大势已去

推荐阅读:武炼巅峰武极天下重生之北洋新军阀乌合之众重生之抗日风云终极科技帝国无敌六皇子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明朝败家子中华大帝国朝为田舍郎老婆请安分晚唐浮生穿越清末当土匪北国谍影抗日之特战兵王千秋大秦工程兵本王在此武动江湖

短短半个时辰, 写了几十道圣旨。

翰林院陆续有人被叫出来写圣旨。

迁薛极为中书令, 升乔行简为中书侍郎。

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但南宋有名无职,中书侍郎是副长官,却真正掌握本省职权。

枢密院主管武官,中书省主管文官,这两个部门的长官第一时间全被赵与芮当场换了。

宣缯为尚书令,等于也是有名无实职,陈贵谦为左司朗中(左司管吏部、户部、礼部),陈贵谊为右司朗中(右司管兵部、刑部、工部。)

这两职位之前是余铸和林介,又称都司官,是南宋极为重要的权力部门。

起复邓若水为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魏了翁再兼兵部尚书、徐元为工部尚书、杜范为户部尚书,杨长孺为礼部尚书、李皇为刑部尚书。

大伙在现场默默看着皇帝一道道的发下圣旨,表情怪诡。

南宋没实权的六部尚书都被换了,而且要么是被史弥远以前罢职的人(如邓若水、杨长孺),要么是赵与芮的人,其中那个徐元,大伙都没听过,后来才知道,原本是定海船场出身的七品小官。

史弥远很敏感,一看六部尚书的名单,就感觉到皇帝可能要改制,以六部尚书,来削弱丞相宰执的权力。

当天皇帝不知发了多少圣旨,除了京师中文武官员的调动。

更是连发十数道圣旨往各路。

包括,调崔与之安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

调原四川制置使郑损为广南东路制置使,知广州。

召淮南西路安抚参议赵葵、淮东安抚副使兼知扬州赵范进京。

调淮南西路制置使曾式中任两浙西路制置使。

调杜杲为淮南西路制置使兼转运使、沿江制置使、知安庆府。

召峡州兵马监押兼在城巡检孟珙进京。

调强勇军指挥余玠到建康侍卫马军司。

召忠训军指挥王坚进京。

当天赵与芮就直接在大庆殿办公,当着上百文武官员连发四十六道圣旨。

该用印的全部用印,无论是枢密院还是中书省,或者皇帝皇太后。

所有圣旨写完之后,李平虎回来汇报,外面的兵符都收回来了,京师目前稳定,各营都在自己驻地,临安城各大城门,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此时史弥远就知道,大势已去。

赵与芮把他们都封在皇城,用最快的速度,连连颁布圣旨和军令,完全控制了皇城。

除非这时有人铁了心来营救他们,不计后果的起兵出击,但在南宋此时,基本不可能。

没有人会冒着造反和杀头的威胁出兵的。

没有兵符和圣旨,临安城十万禁军没人敢乱动,也没人动得了。

更何况统领以上的军将,现在都在宫中。

史弥远还关注到,其中另有一道圣旨,把整个皇城司五千人马换了一小半,有一千五百名定海的兵马替换到皇城司。

以全勇提举皇城司,李平豹、陈峰、毛同为提点。

以李平夏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杨跃虎、徐有忠等一些原皇城司

明镜要高悬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renzainansongwoyumengguzhengtian.cijixs.com/5265820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cijix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