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战场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七一七章 事物的两面性(上)

第七一七章 事物的两面性(上)

推荐阅读:北雄德意志的荣耀朝为田舍郎穿越清末当土匪我是军阀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大唐纨绔公子抗日之特战兵王神雕后传明朝伪君子明朝那些事儿大唐春老婆请安分大雄的爱情故事转重生之北洋新军阀大清第一太子乌合之众红楼春小白杨重生之抗日风云

,是草烧出来的。所以,又需要大量的草地。割草、晒草、烧灰、摊灰、引卤,皆费。此其一弊也。其二:淮南煮盐之法,太旧。长芦、营口、福建、台湾等地,皆用晒盐之法。盖因非盐税重地,朝廷监管无力,是以开花结果。非前朝不想管,实无力管也。而淮南地,因为朝廷要控制盐税,盐政官员有都是不学无术、因循守旧之辈,是以根本不知如何管晒盐法、也不知如何在晒盐法的基础上收税,因此一直不准用晒盐法。而这就导致,淮南要把好容易用草木灰提出来的卤变成盐,还得经过一道煮的工序。煮……既然范公堤以东都是宋后才冲出来的,又怎么可能有浅层的煤矿呢?是以,既要煮盐,又没有煤,必要用草木。煮盐,这又需要大量的草场、林场。且不提能长树长草的地方,基本上就可以垦荒,只说淋卤、煮盐两道工序,皆需要大量的草木,这使得淮南盐的成本极高。此其弊二也。其三:淮南盐,生产成本高、运输成本也高。自前朝起,川盐侵楚、闽粤入江西,便是难解决之事,本朝尤甚。何以?自淮南去汉口,一路皆为逆水行舟,如何比得上夔州盐顺水而下?淮南尚用煮盐法,福建等地皆已用晒盐法,生产成本,如何能比?运输成本也高、生产成本也高,如此一来,官盐价格就算没有那些盐商之弊,损公肥私之举,又如何争得过闽盐、川盐?官盐日贵,而私盐日多,本朝人口增加一倍有余,两淮盐税却不加增,皆在此也。陛下亦知英圭黎茶税之事,于此同理。由此三弊,臣以为,淮南当废盐兴垦。废淮南盐之事,又可细分为三个方向。总体而言,要有别处的官盐,补足淮南盐的市场。川盐开发,所补者,湘楚也。一者,本朝因铸钱、运铅之故,长江航路已经熟悉,虽然现在沉没率有百分之十,但陛下圣明,当知这百分之十的沉没的运铜船,其实至少一大半都是假装沉没然后把铜私卖了的。二者,西北战争结束,陕西商贾财力丰厚,正可开发川盐,而使川南为镇统西南之桥头堡。臣所保者,三年之内,川盐必可补足湘楚所需。这是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便是淮北,尤其是海州盐业。淮南、淮北之别,于盐一事,淮北无论是降水量还是气候条件,都比淮南适合用晒盐法。晒盐法的好处,臣已多次言及,此不细说。此番盐政改革,以淮北为始,而其终者,在于淮南。第三个方向,便是闽、粤之言,此事可与第二个方向同说。即:以淮北、闽粤之盐,补足除了湘楚之外的淮南盐市场。两淮江南各地,陛下圣明仁德、雄阔天下,遂废运河之弊、兴海运之利,海运既兴,江南市场也不必担心海州的盐运不过去,完全可以补足淮南盐空缺的市场。此事不可徐徐图之,当应在五年之内解决。即:五年之内,由川盐、淮北盐、闽粤盐,在保证产量充足、民众不缺、官盐销售比之前更多的前提下,全面取代淮南盐的市场。川盐之事不提。淮北盐政,臣以为也不应只以“改引为票” 为

望舒慕羲和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xinshun1730.cijixs.com/30032523.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cijix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