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战场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八四五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

第八四五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

推荐阅读:北国谍影世家女超级家丁明朝那些事儿明朝败家子无敌六皇子武极天下Hp当救世主不再是救世主大时代里的小军阀神雕后传北方之王本王在此大唐春千秋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晚唐浮生蝉动中华大帝国朝为田舍郎锦衣笑傲行

心,听者有意。

当初明显是嘲讽的那个“复宗法制,让嫡子继承,交税让弟弟们移民海外开拓” 的想法,孟松麓曾经在苦闷绝望中觉得貌似还真有可行之处。

印象中,这个孟铁柱挺爱嘲讽人的,这一次倒是没怎么嘲讽,而是提及去檀香山的事。

“兴国公说得好,我们是吏,你是官儿。我们得听你的。种田、垦殖、管理、造船、建筑、医生……我们都算是实学吏。”

“兴国公说要找个秀才带我们,原来竟是你。”

孟松麓听着“你是官、我们吏”这话,一时怔住。

按照他们学派的设想,分斋教育到京城的成均馆毕业后,都是要按照各自的专业,分配到各县担任县吏的。

眼下这三四十号人,看着不起眼,但怕是都是这些年新学教育里第三流人才的佼佼者呢,而且看年纪都不是毛头小子,估计都是这些年崭露头角的人物。

新学学生,第一流的去科学院;二流的进军队海军;三流的散落四方,当职员。

大顺的科举制度,有利地促进了大顺的海外开拓。

因为实学人才都是边缘人,做不得官,只能离开“天下”的范围,去天下之外,寻找机会。

都说人生烦恼识字始。

一群人要是压根不识字,懵懵懂懂也就过一辈子了。

可要是识字了,那就总得找点希望、寻点奔头,很多人往海外冲,也有很多人逐渐崭露头角。

真要论起来,孟松麓觉得,就这些人,其实搭一个州牧的班子,肯定是没问题的。

虽没做过官,但有的在种植园管几百几千人、有的在公司做仓库管理负责拢账、有的多半当过军官退下来了。

倒是自己,相形见绌,虽传承师门学问,但具体实践上,也只是参与管理过那24万亩土地的乡社。

好在自己对典籍、制度、礼法、音乐这些东西,都有所了解。

这既是公司资助的性质,也是半官方的性质,自己说话还是好使的。虽然每年大顺在海外死很多人,但自己这种挂了名的、且参与半官方活动的,大顺的法律还是有效的。

孟松麓想了一下,忽然问道:“柱兄,你去檀香山,竟是为何?出于义?出于利?兴国公征调你的时候,有何感想?”

孟铁柱想都没想,回道:“喜不自胜啊!你也知道,我们又做不得官,若有机会参与这种事,那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你知道我以前管过种植园,你想啊,檀香山、檀香山、没有檀香能叫檀香山吗?”

“这他妈的给别人看种植园,也就赚点工资,剩不得几个钱。”

“我这要是帮着檀香山那边的王爷发了财,如何不赏赐我二三千亩土地、几百号人口?”

“凭某的本事,既是能给别人看管种植园,本事是有的,就缺个资本。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吗?”

“哎,你看过这几年卖的特别好的那本《辛格顿船长》没有?那里面说的就对啊,好好干活,任劳任怨,干一辈子最后就是混个舵手,挣不了几个钱。跑到海外,几年时间,那不就腰缠万贯?”

“你说我缺本事吗?我缺经营种植园的手段吗?咱啥也不缺,这不就缺个原始资本啊。”

兴致勃勃间,又忍不住道:“兄弟,你们办的事我也听说了。你说你们花钱圈了二十四万亩,出于恻隐之心去办义庄,折腾好几年,也没折腾出来啥。有圈这二十万亩地的钱,当初投资点啥,哪怕当时你们也圈地种棉呢,赚了钱之后再去办义庄啥的,不比现在帮的人多?”

“兴国公说了,说让我们使劲儿发财。发财越多,越有功。真要有恻隐之心,就等五十岁之后才行善,钱越多,行的善不也越大嘛,没钱,恻隐之心就没啥用……”

这一番在孟松麓听来简直头疼的话,让孟松麓无可奈何地苦笑一声,纠正道:“柱兄,我再说一遍,我们不是因为恻隐之心去办义庄,我们办的也根本不是义庄。我们在探求均田之道,解天下第一仁政之困。岂是简单的出于恻隐而办义庄?”

“恕谷先生曾言:办义庄、办义学,皆为谬途。义学所赖者,学田也;学田所得者,谷租也;谷租者,民之所大困也;民之大困,方需义学,若民无困,何需义学?是以均天下之田,征天下之赋,广兴小学方为正道。”

“故而我等学派,不办义庄、不办义学,此事体大,断不可胡说。”

第八四五章多歧路,今安在(四)!

本文网址:http://xinshun1730.cijixs.com/35496863.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cijix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