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战场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二八四章 最后的闹剧(十)

第二八四章 最后的闹剧(十)

推荐阅读: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神雕后传大秦工程兵明朝败家子末世之三妻四妾大雄的爱情故事转晚唐浮生抗日之特战兵王香港从1949开始北方之王德意志的荣耀每次都是非人类最佳炉鼎乌合之众大清第一太子封侯此心无垠Hp当救世主不再是救世主老婆请安分芊泽花

对于李欗的这个回答,刘玉算是基本上满意。

李欗觉得刘玉是在考教他。

实际上确实就是在考教他。

整体上,刘玉对于在湖北搞出来米禁这个事的太子,不是太看好。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大顺需要一个“明白东施和西施的差距并不是捧心蹙眉,而是长得不一样;东施可以轻易地把西施的动作学会,却不可能把西施的相貌平移”的人。

这个道理,看起来跟傻子也该知道的道理一样。

然而实际上,真正能懂这个道理的人,在大顺,真的并不多。

最起码,太子就不知道,刘玉在松苏诸多激进政策的前提,是海运和南洋米东北高粱虾夷麦。

知其美、知其所以美。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粮食这玩意儿,其实挺神奇的。

如果说,“人均”这个概念——以整个大顺来说,“人均”这个概念,其实是个扯犊子的概念,人均人均,在物流、基建、运输等能力不达标的情况下,南洋的米,并不能和河南的麦子,来个人均的概念。

但如果说,以一省来论的话,人均这个概念就非常重要,且非常有意义。

太子在湖北搞得激进改革,虽然说,或许后世来看,也并不怎么激进。无非就是允许或者鼓励农民种棉花、种芝麻。但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年月,允许农民改稻为桑、改麦为棉、改菽为芝麻,就是非常激进的改革。

简言之,太子在湖北的改革,触动了湖北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这个底线。使得湖北的粮食产量,完全无法达到人年均450斤的红线。

粮食这玩意儿,过于神奇。

别的玩意儿吧,可能说,今天缺,那我今天不用,等着货到了的时候再用。

而粮食这玩意儿,不能说今天缺、今天贵,那我今天不吃不就得了?

用马尔萨斯经济学来解释,就是,缺10%的粮食,并不意味着粮价上涨12%,从而达到和原本一样的销售额;而是,会上涨到让10%的人饿死、买不起。

马尔萨斯说,粮食这玩意儿啊,你要是用“正统经济学”这一套东西去解释,你肯定会哭。缺10%的粮食,绝对不是粮食涨价12%,而绝对是粮食涨价到10%的人饿死。

这个,算是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的东西。而显然,太子搞得改革,完全没有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按照太子所想,农民种棉花、种芝麻,换了钱,算“钱”,绝对比种粮食合算,然后用钱买粮食,岂不美哉?

现实是,湖北种棉花、种芝麻,直接导致了湖北的粮荒,逼的太子不得不出“米禁”政策,禁止通过长江的湖南、四川米,出境,全部截留在湖北。

对大顺而言。

传统的“重农轻商”的真正逻辑,并不在于“想办法让农民改稻为桑”。

实际上,传统的“重农轻商”逻辑,面临的真正问题,始终是:农民想,且非常想,且主动想改稻为桑,但是朝廷得先办法逼着农民不准改稻为桑,不准种烟草、乃至于不要种罂粟。

农民又不是傻子,

望舒慕羲和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xinshun1730.cijixs.com/41094769.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cijix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