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战场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二九零章 最后的闹剧(十六)

第二九零章 最后的闹剧(十六)

推荐阅读:封侯重生之北洋新军阀朝为田舍郎大唐纨绔公子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抗日之特战兵王北雄本王在此辛亥大军阀大时代里的小军阀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锦衣笑傲行大雄的爱情故事转末世之三妻四妾北方之王明朝败家子老婆请安分千秋世家女北国谍影

但是,自由贸易学说,却可以迅速在大顺传播,并且被官方所不排斥。

为何?

因为,基于国与国贸易搞出来的自由贸易学说,大顺官方压根不觉得有任何害处,自是任其传播。因为大顺是个纯粹的贸易顺差国。

任何有影响力的学说,都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在批判中思考的。

于是。

对英国极端重商主义的批判,在批判中思考出了自由贸易学说。

对法国的国家管控和工业替代政策的批判,在批判中思考出了自然秩序的重农学派。

同样的。

对大顺吊毛不管的经济放任政策的批判,在批判中,大顺的精英阶层,开始了对《管子》、《盐铁》、《周礼新义》的追捧。

这群人对大顺的思考,是“不是管的太多了,而是管的太少了” 。

这,与支离破碎的、保护主义盛行的、各国竞争激烈、产业同质化严重的欧洲思考出的“不是管的太少了,而是管的太多了” 的形式,是不同的。

但起源,都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

只不过,欧洲的现实,和大顺的现实,不是一个现实而已。

千百万勤劳的劳动人民、积累了两千多年的手工业和农业技术,使得大顺在“经济学”的问题上,陷入了一个怪圈。

因为没有产业被他国冲击的现实,所以,大顺不存在产生重商主义的土壤。

又因为这个不存在产生重商主义的土壤,所以也就不存在以批判重商主义而诞生的自由贸易的土壤。

比如说《管子》里讲了许多的经济战的套路。

问题是,从汉开始,这个帝国,和谁打经济战?

谁有资格,和这个帝国里世界最强的小农经济副业和手工业打经济战?

是朝鲜纸,逼到了宣城造纸业雇工起义了?

还是日本烧,逼到景德镇工匠活不下去了?

意大利丝,影响到湖丝价格了?

印度棉布,威胁到松苏布了?

荷兰的陶器,威胁到宜兴紫砂了?

对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威胁,搞保护主义,这是脑袋有病,而不是未雨绸缪。

对根本不存在的重商主义,狂加批判,要自由贸易,这和疯子呓语没啥区别。

重【商】主义的“商”,和重农轻【商】的“商”,压根不是一个商。

你不能说:

英国搞垄断权,搞东印度公司独家专营权,发现走私贩子直接击杀,私自过好望角的私人商船上的货公司一半王室一半,就是高大上的【重商主义】。

大明也搞垄断权,永乐官方垄断下南洋的香料贸易,走私一经发现就抓、海盗逃到南洋也要抓,不准私人去搞香料贸易,就是土了吧唧的【重农轻商】。

所以,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

当大顺真正走到了大西洋,把卖货的商业霸权握在了自己手里,拥有了这个社会存在后。

大顺的这些人,转向反思“之前管的太少了、现在应该多用点管控手段”,也就理所当然了。

大顺不是英国,精英阶

望舒慕羲和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xinshun1730.cijixs.com/41094779.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cijix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