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战场小说 > 历史军事 > 永乐大帝 > 第十四章 金手指(上)

第十四章 金手指(上)

推荐阅读:朝为田舍郎辛亥大军阀神雕后传明朝败家子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武动江湖德意志的荣耀重生之抗日风云本王在此大秦工程兵晚唐浮生北方之王每次都是非人类北国谍影终极科技帝国重生之北洋新军阀大时代里的小军阀读者和主角绝逼是真爱大雄的爱情故事转此心无垠

除非是失忆了,否则穿越者总是或多或少会开启一下“金手指”。事实上,在适应了新的身份后,朱棣便立即开始进行了所谓的“发明创造”。现在显然是利用那些“发明创造”将献宝大会推向**的最佳时机。

小时候朱棣简直对“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听腻了,可穿越之后,他却深刻地意识到这句话有多么正确。

按朱棣的理想,自然是觉得金手指开得越大越爽。然而可惜的是,他虽然想将坦克飞机发明出来,却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朱棣所开的金手指全都是很简单的、普通人稍微关注便可以知道的常识。

第一项“发明”是制盐法。

明朝初期主要采用的制盐法叫做煎熬法。煎熬法是直接以海水煎煮至饱和结晶,要费许多工时和燃料,而得到的盐却很少,而且制做的盐含有多种杂质,味涩苦,色微黑。

朱棣手头上有两种更为先进的制盐方法。第一种是板晒法,相较于煎熬法,板晒之盐,杂质少,色白味鲜,费用低,产量高。第二种是滩晒法,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纳潮引海水灌池,经过日照蒸发成卤水,卤水蒸发最终析出盐晶。说起来早在唐、宋时期,解州池盐已经采用了畦晒法了,即在盐池周围开辟盐畦,将池中卤水导入畦中,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成盐。只不过海盐的滩晒法在明初尚未出现而已。

如果说滩晒是一种大田的粗放生产,那板晒就是一种小田的“精耕细作”,不用说板晒海盐的质量自然要高出许多。此外,滩晒法生产原盐虽然节约能源、成本较低,但是受地理及气候影响,不可能所有的海岸滩涂都能修筑盐田,也不是所有的季节都能晒盐。所以,朱棣只能同时将这两种制盐法都“发明”出来。

朱棣很看重这项发明。

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然而当人们将越多农业剩余都消耗在必需品上时,那么社会的发展就会越慢。更重要的是,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农业剩余是工业发展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只有将食盐的产量提高,让盐价大幅下降,这样才会有着更多的农业剩余。

至于说推广了板晒法和滩晒法之后盐价是否会下跌,朱棣却有着充分的信心。

另一个历史时空中,清朝中后期私盐贩卖之所以几近绝迹,其根本原因正是因为板晒法的大量普及。板晒法普及之后,食盐产量大幅增加,盐价逐渐下跌,结果导致贩卖私盐成为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为,于是私盐贩子越来越少。

第二项“发明”更是简单得令人发指:只不过是滑轮组而已。

中国古代就有滑轮。但似乎没有滑轮组。这项发明与马镫一样。虽然简单。但作用很大。但这个发明到底会给中国地历史造成多大地影响。朱棣也说不准。

第三项“发明”是“多色套印技术”。

多色套印技术地原理是将原稿中地色彩不同深浅。分别刻成印版。然后再逐色套印。最后完成近似于原作地彩色印刷品。这种“多色套印技术”能印出渐变层次地称彩色印刷。用于纸币地套印那是再好不过了。在原来地历史时空中。这种印刷技术始于明代中期。但由于发明这项技术地基础条件已经满足了。因此在朱棣地“指导”下。这项发

Xiaose_wh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yongledadi.cijixs.com/7797324.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cijix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