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战场小说 > 其他类型 > 运营实战课:从月薪 3000 到月薪 3 万 > 第 4 节 中美互联网之间的运营差异,以及重新定义互联网运营

第 4 节 中美互联网之间的运营差异,以及重新定义互联网运营

推荐阅读:让你代管花店,星际灵植复苏了?职业替身锦衣杀坠落听见没职业替身,时薪十万人渣反派自救系统股掌之上台风眼超级惊悚直播不见上仙三百年汴京生活日志某某英灵变身系统3我还能苟[星际]提灯映桃花女配在婆媳综艺爆红了竹马难骑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之前和大家聊了聊互联网运营的工作内容的分工包括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也和大家聊了聊对于运营来说,它的职业规划路径应该是怎样的,后面我还会详细展开每一个工作内容下的运营所需要的具体的能力是怎样的,现在,来和大家聊一聊中美互联网之间在运营这件事儿上的差异,顺便想要更新一下《从零开始做运营》中对互联网运营的认知定义。

有一句话,叫做,世界上有两种互联网,一种叫做美国互联网,一种叫做中国互联网。这是针对互联网从业者说的一句话,而不是说中美互联网之间真的有很多差别。

那么,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中美互联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前几年,在知乎上,经常会看到类似「某某公司的产品是否抄袭了某某国家的某某产品?」这样的问话。在很多答案里,也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吐槽,譬如说,中国的互联网产品缺乏创意,大多数都是抄抄抄;譬如说,美国人就是很厉害,他们总能创新出不一样的新产品,但中国人却只能看到别人做了什么,然后去跟随。

诸如此类。

这种表达其实情绪性很重,但都缺乏客观。

我一个做创投孵化的朋友在去到硅谷访问,回国之后,和我说,他说,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缺乏人文,同时大环境呢,在新技术上确实不如美国。造成的结果是,美国很喜欢技术创新,但国内很难实现技术创新,于是,大家就纷纷转向模式创新。

怎么理解?

美国人很喜欢利用新技术,围绕技术去做产品构建,有一部美剧叫《硅谷》,里面创业公司的状况就是,有很多技术大牛,有一个技术很牛,又具有产品思维的人来做创始人,于是,小团队在车库里,就可以做前期开发,搞出个产品雏形,就能发布,然后看着后台的数据biubiubiu往上走,获得融资,继续发展。但是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叫「运营」的工种去负责产品数据的提升。而是产品、开发、市场在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称之为技术创新,继续做产品创新。

但是在国内,情况就不太一样,首先技术驱动的公司并不多,在大部分公司里,程序员是实现需求的人,而产品经理是洞察需求的人,运营则负责把需求变现,市场去负责品牌、公关等等事宜。中国的市场是一个超级巨大的市场,所以,需求实现只是第一步,而很快,被验证有市场的需求,就会出现类似的竞品。这种情况下,没办法通过技术创新或者产品创新来抢占市场,只有通过市场去快速抢占渠道,通过运营想出不同的创意和吸引眼球的玩法,来获得用户。这时候,模式创新就出现了。

你玩游戏要买点卡充值游戏时间,否则没法玩游戏,那我就拿出一个时间免费的游戏,道具收你钱,你不买点卡也能玩,这样我的用户群就比你多。

你杀毒软件要收费,我的杀毒软件免费,这样我的用户增速就比你快。

诸如此类。

说到这里啊,其实中美两国的互联网虽然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模式创新。但是有一件事儿是一样的,就是获得用户需要流量,而流量的费用,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越来越贵。

于是这时候,在美国的

张亮-Leo♂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congyuexin3000daoyuexin3wan.cijixs.com/5034979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cijix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